(记者 杨阳) 最新数据公布!一季度,余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650.1亿元,增速13.6%,总量稳居浙江省首位。
动力何来,成绩何就?亮眼数据的背后,是余杭在产业生态优化、创新动能释放、政策精准发力上的系统性突破。从头部企业引领到全域数实融合,余杭正以独特的路径诠释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从“热带森林”
到“雁阵格局”的进阶
余杭数字经济的韧性,源于其“热带雨林”式的产业生态。
在余杭腹地,文一西路与新中心中轴线交汇成“黄金十字”,龙头企业矗立其间,涌动着数字时代的创新因子。3月24日,钉钉全球总部亮灯,与已启用的阿里巴巴杭州全球总部,以及建设中的字节跳动、vivo、快手等总部项目,构筑起中轴线上的“超级总部矩阵”。
未来产业异军突起。在XR(扩展现实)领域,灵伴科技推出的新一代AR眼镜重量仅49克,在刚刚结束的第137届广交会第一期上,这副AR眼镜吸引各国客商体验,首日意向客户就达40家;程天科技的外骨骼机器人帮助很多人重新“站”了起来,这支被称为“钢铁侠”团队最近更是完成了B轮近亿元融资;春日的万亩茶园中,申昊科技研发的“机器狗”穿梭于茶垄之间,灵活又平稳地搬运着新鲜采摘的茶叶;杭州北航国际创新学院的校园里,小派科技与学校联合打造VR法语教学,虚拟感和未来感融入课堂;让“意念控制”成真的强脑科技如今已拥有230余项脑机接口领域核心发明专利,产业化进程走在全球前列;浙江菜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面向智慧物流系统的智能学习与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获评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
余杭在地企业的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今年以来,余杭新增利尔达、思看科技、微巴士、杭州园林、信凯科技5家上市企业,全区上市企业达到38家。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助推全行业生态发展。
企业的持续发力,助力余杭一季度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总量继续保持全省首位。一季度,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7%,增速全市第一。
可以看到,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并持续推动迭代升级是余杭经济高增长的主要动力,“千亿级航母+百亿级腰部+亿元级新锐”的梯队格局已然形成。
从单点突破
到全域融合的跃迁
余杭数字经济的增长,不仅是技术迭代的结果,更是“数实融合”系统性创新的产物。
在径山镇,无人机配送奶茶的“20分钟空中走廊”成为网红打卡点,迅蚁科技联合本地商超推出的低空物流网络,补齐了“空中外卖”的短板。这条外卖航线,是余杭低空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去年,余杭锚定低空经济,打造“中国飞谷”,推出专项扶持政策,全面布局低空经济发展。近日,浙江省低空经济“先飞区”试点名单出炉,余杭凭借前期扎实的建设工作成功上榜。自“中国飞谷”建设启动以来,余杭持续深耕低空经济领域,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打造出文旅、物流、医疗、城乡治理等多元化的“低空+”应用场景。同时,余杭注重产业培育,成功助力13家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成为“专精特新”企业,在低空蓝海率先“起飞”。
今年,余杭以杭州未来科技城争创国家级高新区为契机,启动“未来攀峰”计划,聚焦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类脑智能等新赛道,全面培育未来产业体系。
数字经济浪潮下,产业数字化进程同样加速。依托全省唯一的“未来工厂推广中心”,余杭不断壮大以“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企业梯队,拓展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等场景应用,推动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集聚。例如,强化“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梯度培育。当前,全区4家企业入选2024年全国亩均效益领跑者企业,数量居全国各区县第一;钱江制冷、炬华科技入选2024年浙江省未来工厂名单,南方泵业获评2024年度绿色工厂。
高能级科创平台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今年以来,余杭进一步放大科研重器集聚效应,激发区域创新动能:全省首个国家大科学装置杭州超重力场调试运行;之江实验室“万卡千星”工程稳步推进,混合万卡建设规模已达8000卡;南湖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新建项目开工建设,一季度推进4个科技创新强基领域项目,完成年度投资的47.3%;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有序推进,“三体计算星座”即将把算力送上太空……
欧洲杯预选赛附加赛_欧洲杯官网投注创新成果从实验室“书架”走上市场“货架”,在余杭“沿途下蛋、就地转化”。今年一季度,之江、良渚、湖畔、天目山四大省实验室等科创平台共在余杭落地35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一系列“国之重器”的投用,让余杭在智能算力、数据要素等新赛道占据先机。
从“真金白银”到“制度创新”的双重激励
余杭一季度数字经济高基数上的快增长,离不开政策工具箱的“靶向供给”。
今年初,余杭重磅推出“高质量发展68条”产业政策,深化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在增强模型创新能力、增强算力服务供给、加快数商产业培育、支持向外应用推广、推动数实融合发展等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这一政策犹如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企业的创新发展之路。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余杭充分利用“余省心”平台,实现政策高效落地。一季度,“余省心”平台上线政策135条,惠及企业超4.4万家次,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率超过 50%。
“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是余杭始终秉持的服务理念,各类服务企业行动常态化开展。例如,持续深化与阿里巴巴等头部企业战略合作,专门设立亲橙办、亲企办等服务专班,入驻重点企业园区开展常态化办公,服务保障钉钉总部、抖音集团华东区域总部大楼建成投用。今年,余杭开展“三送三给一揭榜”三创融合行动服务走访和年轻干部“一诺一责一争先”专项行动,立足企业实际需求,定制“政策包”“资源包”“一对一”全程跟踪服务。
优越生态吸引要素集聚。今年一季度,余杭新设市场经营主体1.52万家,同比增长25.7%,新增量居杭州第一,这意味着工作日每2分钟,余杭就要发出一张营业执照;截至今年3月底,人才总量突破46万,在非毕业季的一季度净增超万人;一季度集中签约重大项目100个,总投资超221亿元;集中推进重点工程20个,项目民间投资更是实现两位数增长……
余杭一季度数字经济的成绩,是生态包容性、创新颠覆性、政策精准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预见,随着“世界级城市中轴线”建设提速、四大省实验室成果转化加速,余杭的数字经济将进入“裂变式增长”新周期。这片土地,正以“顶风船”的勇气与智慧,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