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虫的口器进入皮肤后,很容易断在体内

本报讯 (记者 施怡) 余杭人素来爱吃笋,新鲜挖出来的笋稍加处理,就能做出一道鲜美的山里味道。家住余杭的雷女士也喜欢吃笋,但令她万万没想到的是,一次挖笋竟把自己送进了医院。

前不久,雷女士上山时看到有好多野笋,想着既能做菜又可以晒成笋干,她就钻进茂密的树林,挖了很多野笋带回家。

回家时,雷女士发现自己的肋骨附近多了一个小小的黑点。“我以为是在哪里碰伤了,就用消毒药水涂了一下,谁知道第三天这个伤口还在变大。”在家人的陪同下,雷女士来到医院急诊科就诊。

医生看到雷女士的伤口后,判断是蜱虫叮咬后钻入皮肤所致,在清创后用工具拔出了蜱虫。看着眼前还在蠕动的活虫,雷女士脸色都发青了。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也有孩子在小区玩耍后,感到不适来医院就诊,罪魁祸首也是蜱虫。

蜱虫俗称“草爬子”,每到春季就进入活动高峰,可以吸血,通常寄生于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体表。蜱虫一般呈红灰褐色,长卵,背腹扁平,不吸血时体积只有芝麻到米粒大小,吸饱血后如黄豆粒大。

区二院医生介绍,蜱虫是多种传染病的媒介生物,一般蜱虫叮咬后可引起过敏、溃疡、发炎等轻微症状,可能传播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森林脑炎等疾病,严重的可致命。

蜱虫通常出没在草丛、灌木丛、森林等植物茂密的地方,以及动物体表。医生建议,尽量少去植被密集的草地、树林,在绿化率高的小区散步时,也要当心蜱虫叮咬。

阅读延伸

进入草地、树林等环境时,大家要做好以下防护:穿长袖衣服,避免裸露皮肤;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防止蜱虫从缝隙钻入;穿浅色衣服,让附着在身上的蜱虫无所遁形;避免穿凉鞋,有效防护足部;可在皮肤上涂抹驱虫药物,减少被叮咬的风险;不在草地、树木上晾晒衣物,防止蜱虫附着;进入室内前认真检查,防止通过衣物或宠物把蜱虫带回家。

发现被蜱虫叮咬,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更不能用手直接挤破虫体,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头部或靠近头部的地方,缓慢拔出。

如果处理不当,蜱虫的口器残留在皮肤内,可能会引起发炎甚至感染。也可尝试用松节油、酒精或旱烟涂抹虫体,使其自然脱落。

如不慎接触蜱虫,尤其是蜱虫挤破后的流出物,要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如出现发热等不适,应尽快就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