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小区加装电梯前后对比


百姓健身房改造前后对比

(通讯员 朱佳俊) 近日,瓶窑镇桃源小区改造项目的经验做法被住建部主办的《城乡建设》刊发,该案例成为全省唯一一个纳入住建部的典型案例,并在全国借鉴推广。

老旧小区,是书写在城市发展里的历史记忆,也是绘就在群众生活中的幸福缩影。改造老旧小区,既要改善居住环境和生活设施,也要加强社区服务、提高服务水平。一直以来,余杭区始终以解决群众“解难愁盼”为切入点,用扎实举措全力推进旧改工作,实现老旧小区居民从“安居”到“乐居”。

桃源小区聚焦“楼道革命”“环境革命”“管理革命”等重点,开展了一系列提档升级工作。

该项目共实施外立面整治6.9万平方米,屋面修缮2.3万平方米;拆除储藏间112间、汽车库30间、违建20余处,打通了生命通道,消除了安全隐患;已加装电梯30台,施工中5台,实现电梯成片加装;挖掘空间完善公共配套设施4500平方米,基本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强化工作集成

落实项目推进一体化

推动部门多跨协同,盘活闲置国有资产。桃源小区改造项目利用余杭、临平两区国有资产置换契机,经多部门协同,打通资管堵点,在2个月内将近1500平方米闲置用房置换纳入余杭国资,并结合小区车库重新布局,打造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社区邻里中心。

打包专项改造内容,实现综合“改一次”。建立“1+N”统筹机制,以旧改为主线,联动完整社区建设、电梯加装、管网改造、危旧房治理等专项同步推进。

把握“拆”“留”关系,传承创新历史文化。拆除存在安全隐患的老旧设施,保留有生活记忆的元素。在小区雕塑、墙绘、展板等细节处理中,融入大量良渚文化元素,重现“文脉越千年”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美学。

精准聚焦需求

功能设施效用最大化

深挖存量空间资源,有效改善居民生活品质。充分利用低效空间,重新布局打造1500余平方米社区邻里中心和500余平方米“虎哥回收”,引入第三方,打造运营供居民学习健身的室内场所,并实现运营收支平衡;改造低效用地,在保留25个车位的基础上,增设二层600平方米室外健身休闲空间。

充分解读人群画像,精准植入老幼配套设施。通过盘活社区用房、租用国有资产等方式,完善公共配套设施4500余平方米,聚焦养老、托幼等功能需求,结合适老化、适儿化建设,重点布局“一老一小”配套设施1200余平方米。

实行片区化改造,联动实现服务差异化供给。整合推进桃源小区及其周边老旧小区片区化改造,实现“5-15分钟生活圈”设施差异化供给。如桃源小区内部设置邻里中心、健身房、便民商超等设施,在小区外部设置卫生服务站、党群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等设施,实现片区服务设施共享、功能互补。

创新治理模式

多元参与带动新突破

坚持党建统领,实现老旧小区物业管理质的飞跃。建立旧改项目临时党支部,实现社区、小区、项目党组织三级联动。抽调镇、社区党员干部成立10个工作小组,开展70余次入户走访,召开10余次座谈会,发放560余份调查问卷,收集200余条意见建议,逐步引导居民树立“花钱买服务”理念,明确居民每月缴纳物业管理费,并引入定酬制职业经理人,以“企业化、市场化”模式开展小区日常管理。

畅通参与渠道,引导居民主动参与旧改工作。项目成立“桃源监督团”“桃源宣讲团”“桃源帮帮团”等居民自治组织,定期召开圆桌会20余次。由30余名楼道长担任监督组组长,引导居民参与施工监督管理。通过加梯政策宣讲,最终由居民自筹资金400余万元用于电梯加装。充分利用旧改政策红利,实现两幢危房拆除重建,实现拆除重建资金由居民100%自主承担。

片区长效运营,多元主体协同共建实现可持续。构建区域大物业服务模式,建立基础物业费用缴存与服务托管机制,推动片区统筹调配小区物业管理服务,大幅降低物业成本,引入综合运营商,前置参与更新设计与施工。建立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服务供给体系,通过定制房屋置换、装修、研学、兴趣培训等增值服务,增加运营收益,反哺公共服务。

新闻链接

我区连续三年获评市级旧改工作优秀单位。截至目前,余杭2000年前老旧小区已完成改造131个,面积约62万平方米,涉及房屋367幢,惠及居民6634户,已实施电梯加装91台;打通生命通道10.6公里,提升绿化面积4.3万平方米,增加健身场地约1.8万平方米;完成雨污水管网改造42.6公里、强弱电线缆上改下30.6公里;新增停车位820个,非机动车充电设施110余处。

2024年,余杭计划实施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项目10个、20万平方米,其中竣工8个、14万平方米。下一步,余杭将继续下足“绣花功”,深化旧改顶层设计,健全推进机制,加强项目管理,提升改造品质,加大审查力度,完善管理水平,将老旧小区改造这项民生实事做实做深做细,全力交出高分答卷,让共同富裕成为余杭区市民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幸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