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政府工作报告会议图片.jpg

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区长  王牮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4年1月17日在杭州市余杭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区长  王牮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3年主要工作和成效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杭州亚运会举办之年。对余杭而言,也是充满挑战、极不平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我们不负嘱托、感恩奋进,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厚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宣布举办“良渚论坛”并致贺信,李强总理、韩正副主席、张国清和刘国中副总理、谌贻琴国务委员等5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余杭考察调研,对文明互鉴、科技创新、水利建设、“千万工程”、灵活就业等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这一年,我们不忘初心、踔厉奋发,扛起了“上级有部署、余杭真落实”的责任担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团结拼搏、锐意进取,深入贯彻“八八战略”,认真开展主题教育,统筹落实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和“两场硬仗”,全力建设“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余杭发展迈上了新征程,谱写了新篇章。这一年,我们不遗余力、精益求精,完成了两大“国字号”的主场任务。圆满实现“良渚论坛”筹办、亚运火种采集两战全胜,余杭再次吸引全球目光,五千年文化地标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让良渚的文明曙光穿越时空、闪耀全球,持续擦亮了“五千年中国看良渚”金名片。这一年,我们不甘人后、高原建峰,交出了打赢经济“翻身仗”的高分报表。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36.43亿元、增长8.5%,总量重回全省第一;完成财政总收入801.57亿元、增长19.37%,总量保持全市第一;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6.68亿元、增长18.06%,总量重回全省第一,为杭州冲刺“2万亿”作出了最大贡献。这一年,我们不辱使命、奋勇争先,获评了多项重量级的荣誉奖项。勇夺全国新时代政法楷模集体等6项全国性荣誉,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数量等10项全省第一(唯一),取得省级未来乡村创建数量等10项全市第一(唯一),入选全省首批现代化美丽城区等8项首批、首个、首次试点,余杭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一)聚焦增动能、促转化,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创新能级显著跃升。实施“创新策源工程”,之江实验室入选首批国家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良渚实验室打造脑机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湖畔实验室顺利竣工,浙大超重力大科学装置成功结顶,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有序实施。省海洋科学院成功落户,浙江算力中心启动筹建,北航国际创新学院建成启用,未来科技城获批省级高新区。新增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项目25项,获省科学技术奖30项,实现“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三大奖项大满贯,连续三年捧回“科技创新鼎”。

创新主体扩面提质。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37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5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734家,数量均列全省第一。新增上市企业5家,数量全市第一。新增选“两院”院士2名,引进、合作院士20名,新入选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23名、国家特支计划人才3名、省“鲲鹏行动”计划人才3名,人才总量超40万,人才工作持续领跑全省。新增省级企业研发机构74家、孵化空间179万平方米。浙江人才大厦加快建设,浙大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二期顺利建成,余杭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精彩开园。

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发布“玉鸟计划”,建立科研重器“一对一”服务保障机制,持续优化科创环境。全球人工智能技术、首届省科技创新合作等大会成功举办,未来数商大会永久落户。浙江创新馆启动运营,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成投用。成立首期规模5亿元的之科成果转化基金,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213.8亿元,新增PCT国际专利申请470件、发明专利授权3924件。落地全国首个知识产权领域标准化试点项目,发行全省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ABS和ABN产品。

(二)聚焦强产业、扩投资,经济发展二次攀峰

数实融合质效齐升。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998.5亿元、增长11.9%,总量全省第一。落地全省唯一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和未来工厂推广应用中心,新增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优秀场景3个、省级未来工厂试点和工业领军企业11家。全覆盖编制31个工业区块有机更新方案,启动项目92个、1551亩,仓前高桥云港园区竣工启用,工业用地出让面积首超1000亩。实施“未来产业工程”,发布全国首个区级“空地一体经济”产业政策,获评全省高端软件产业集群核心区、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协同区。

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大力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签约重大项目326个、总投资超1860亿元,其中引进储能产业化等百亿项目2个、50亿元以上项目13个、10亿元以上项目63个,实际利用外资8.9亿美元,获评全省十佳招大引强区。推进省“千项万亿”等重点工程279个,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首超1000亿元。携手阿里“1+6+N”业务集团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阿里全球总部顺利完工、菜鸟全球总部建成开园,55家阿里系的市外业务回归或新注册企业落户余杭。

产业生态厚植优渥。大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出台“强信心、拼经济”36条等政策,兑现惠企资金114亿元,入选全省首批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示范县建设名单。新增市场主体6万家,总量27.5万家,数量均列全市第一。争取到新增建设用地指标3243亩,发行地方政府债36亿元,政府产业基金带动社会投资82亿元。实现社零总额826.33亿元、网零总额2541.87亿元,落地国内首个全球跨境电商DTC品牌创新中心,获评全国首批县域商业“领跑县”、省数字贸易示范区。

(三)聚焦抓保障、共协同,亚运盛会全战全胜

火种采集圆满成功。高规格组建“一办两侧八组”指挥体系,一流标准落实礼宾接待、电力通信、医疗服务等各项保障工作。6月15日,杭州亚运会火种采集仪式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成功举行,圆满打赢“亚运第一仗”,获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2.5万余次。同步推出“溯·文明圣地之旅”等亚运城市体验线路4条、体验点24个,小古城村等接待亚(残)运大家庭成员、国内外嘉宾5340人次,获得亚组委高度肯定。

赛事活动保障有力。扎实推进迎亚运“三大提升行动”,未来科技城核心区域500余幢楼宇点亮城市夜空,104国道良渚遗址公园段成为全省亚运氛围营造样板路段。突出“数字+专仓”保障,切实守住40%的亚运食材食品安全。良渚文化、径山点茶、智能仿生手等余杭元素全方位融入亚(残)运会开幕式、吉祥物、火炬、奖牌等展示场景。创新优化“属地+高校”联合办赛模式,组织发动志愿者20万人次,服务18个国家(地区)的33支运动队,接待观众15万人次,圆满完成70场赛事保障任务。

亚运效应持续放大。常态化演出火种采集仪式情景舞蹈《良渚之光》,开发衍生文创产品5个系列33款。综合利用亚运场馆资源,1520处体育场馆向社会低免开放。开展“亚运项目进校园”系列活动400余次,覆盖75所中小学、15万余名青少年。打造“10分钟健身圈”,新建省级基层体育健身场地设施7处、嵌入式体育场地103处、“环浙步道”32公里,举办区全民运动会、余杭“梦马”等赛事1300余场,吸引超230万人次参与。

(四)聚焦重传承、塑品牌,文化地标彰显魅力

文化名片焕发光彩。实施“文化地标工程”,成功举办首届“良渚论坛”,来自91个国家(地区)的300余名嘉宾参会参展,签署首个欧洲杯预选赛附加赛_欧洲杯官网投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的中外联合声明,网络总传播量超10亿次。高标准推进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完成专项规划编制和首期“十大项目”谋划。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统遗址考古取得新突破,余杭入选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启动大运河文化国家公园(仁和段)规划编制,推进文化艺术岛一期建设。组建径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投用径山禅茶文化交流中心,径山茶全产业链产值超50亿元,打响“天下禅茶出径山”品牌。

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招引重点文化项目62个,推进良渚文化中心等项目建设,新增规上文化企业33家,文化产业增加值蝉联全市第一,入选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玉鸟集文创街区、跳头文艺集镇等成为文艺新地标,良渚数字文化社区入选全省唯一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新增省4A及以上景区城、景区镇3个,获省乡村旅游“五创”行动试点区。组织文旅活动超3000场次,接待游客突破9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140亿元。

文明建设纵深推进。中国国家话剧院数字剧场、浙江书法院成功落户,建成省市级乡村博物馆13家。举办“美丽洲”系列文体惠民活动1000余场,惠及群众超百万,获评全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区。入选国家、省市文化艺术基金扶持项目25项,文艺作品获国家级奖项2项、省市级奖项40余项。区级数字非遗体验馆建成运营,获评省市级传统工艺工作站、非遗工坊7个。开展文明实践活动2万余场次,获评浙江好人5名、“最美杭州人”等17名。

(五)聚焦优设计、细管理,城市形态融合蝶变

城市规划更具高度。深化“两廊一轴、一核三片”等空间概念规划,加快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总规修编,推进大城北国土空间规划和12个乡镇级总规编制,全域启动22个单元详规编制,其中城西科创大走廊范围6个单元详规率先获批。开展城市重要新中心核心区城市设计,全面擘画2.5公里的世界级城市中轴线。完成余杭街道、瓶窑镇千年古城复兴综合规划。统筹谋划区级公共场馆、特色商圈、高端酒店规划布局,协同推进云城区域一体规划建设招商,重塑城市品质生活新空间。

城市建设更有速度。杭州中环余杭段、国际体育中心等开工建设,文一西路西延、良睦路二期等加快推进,运溪高架互通全线投用,杭州未来第一高楼群“金手指”等综合体拔地而起,城北万象城建成启用。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20.6万平方米,新改建城市公园8个、绿地108万平方米、绿道68.4公里,完成燃气“镇镇通”。获评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3个、未来社区14个,瓶窑镇连续5年荣获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优秀单位。盘活存量“三块地”2.34万亩,土地出让成交额连续两年超400亿元。

城市运营更显精度。城市化管理区域扩面至169平方公里,“数字城管”实现全域覆盖。在未来科技城、良渚新城“一主一辅”城市核心功能区,全面实行全市最高城市管养标准。建成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镇村23个,完成小区二次供水改造40个、污水零直排提升12个,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575个,拆除违建75万平方米。实施“西站枢纽工程”,开通直达北京列车,全年新增班次46列、接送旅客878万人次,分别增长164%、1540%。

(六)聚焦树标杆、创示范,生态底色靓丽焕新

环境风貌进一步改善。用最严标准整改“七张问题清单”、上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等78项,3天打赢西溪湿地违建拆除攻坚战。区控以上断面水质I-III类比例达100%,空气优良率上升4个百分点,获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先进集体。实施“碧水安澜工程”,加快推进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城西南排(南北线)工程,开工建设城西南排(西线)工程,黄湖溪、百丈溪入选省级美丽河湖。余杭获评省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体验地,首夺五水共治“大禹鼎”银鼎,荣获省“无废城市”清源杯。

绿色模式进一步构建。发展竹林碳汇产业,全区流转毛竹林8万余亩,实现碳增汇2500吨,入选省林业增汇试点县。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新增国土绿化1000亩,森林覆盖率达40.32%。新认定省低(零)碳镇街和村社试点5个、省市绿色低碳工厂16家,钱江经济开发区获评全市唯一省级绿色低碳园区,百丈镇入选全省碳达峰碳中和十大科技创新名单。全年新增光伏装机容量5.87万千瓦、新能源充电桩532个。

乡村振兴进一步提级。全域推进未来乡村建设,径山村、小古城村入选全国“千万工程”现场推进会考察点,获评全省和美乡村工作优胜县。完成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改1706亩、高标准农田新改建11207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17405亩,粮食生产十连增,农业增加值突破41.65亿元。开办全国首个未来农民学堂,打造国家级“科技小院”3个,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55223元,全面消除150万元以下经营性收入相对薄弱村,蝉联全省乡村振兴考核优秀等次,首夺乡村振兴“神农鼎”铜鼎。

(七)聚焦补短板、绘共富,民生福祉优质共享

公共服务优化供给。实施“美好教育工程”,学校项目开工16个、建成26个,新增学位1.58万个,与杭州外国语学校、锦绣育才集团、理想教育研究院等开展合作办学,获评全省现代化学校10所、省一级幼儿园7所,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教育部评估,瓶窑中学入选全市唯一的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实施“舒心就医工程”,与浙大妇院、浙大儿院等开展合作办医,浙大一院总部二期开工建设,浙大一院在“国考”中斩获全国第二的历史最好成绩,余杭连续5年获评健康浙江考核优秀等次。实施“交通畅达工程”,完成国省县道大中修48公里、“四好农村路”提升改造63公里,新增公交线路20条。

社会保障稳步提升。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建成全省首个线下灵活就业服务中心,新增城镇就业3.62万人,发放就业失业专项资金、创业担保贷款等5.3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9.12%、99.84%,贫困人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100%。优化公积金信用产品,全省首创“余公科创贷”“余公农房贷”,完成授信超3.5亿元。坚持困难家庭和儿童应保尽保,发放救助补助资金1.69亿元、惠及27.51万人次。

惠民实事暖心有感。落实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制定发布公共服务标准20余项,全省首创“七优享”一张图应用。用心用情办好省市区三级民生实事129项,超额完成88项。实施“五星幸福体工程”,开工公租房14万平方米,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18万套,新增社区嵌入式百岁幸福家12家、社区婴幼儿成长驿站28家、托位3058个。扎实开展“理旧账、破难题、开新局”专项行动,办结销号久拖未决的历史遗留问题19个。办理区人大代表建议235件、政协委员提案241件,满意率均达100%。

(八)聚焦防风险、守底线,社会治理夯基固本

改革深化多点突破。全市率先启用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一中心一平台”,上线政策615项,服务企业、人才10.8万次,入选全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最佳实践案例。迭代升级“支点计划”,人才“双向双创”新模式改革获评省级共富试点优秀等级,余杭蝉联全省共同富裕示范区考核优秀。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区属国企资产总额达3388亿元、增长13.7%,3家国企获得3A信用评级。组建区传媒集团,广播电视录用稿件量居全省首位。完成“五经普”国家级综合试点,商事制度改革等4项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数量全市第一。

治理能力显著增强。实施“社会智治工程”,上线“余智护杭”基层智治综合应用,流转处置事件25.2万件、闭环率96.8%。深化三级社会治理中心建设,持续推进矛盾纠纷调处“136”工作体系,获评全省人民调解工作先进区。加强访源治理,处置重大疑难信访事项346件,动态清零国家、省、市信访积案314件,全区信访总量下降29%,入选全国信访工作法治化试点。在全省率先落地“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法治化管理获全省法治政府建设“最佳实践”,成功举办全国网络法治工作会议和“全国网络普法行”启动仪式。

平安建设卓有成效。开展大排查大整治,闭环整治隐患34.8万处,全区安全生产事故数、亡人数实现“零”增长。承办全省国际减灾日活动,完成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11个、危旧住房改造155处、山塘水库加固7座,成功抵御“杜苏芮”台风等自然灾害。严厉打击新型涉网犯罪,电信网络诈骗立案数下降13.36%。实施“天网工程”三年行动,新建视频监控设备8749台,全区治安、交通、纠纷三类警情分别下降10.59%、5.81%、21.87%。

与此同时,我们积极支持工青妇、科协、文联、残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履行职能,统计、保密、档案、邮政、气象、外事、老龄、老干部、公积金、地方志、国防动员、退役军人、双拥共建、民族宗教、港澳台侨事务等各项事业实现新发展。

各位代表,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过去一年,全区上下面对困难一起闯、迎着风浪一起冲、顶着压力一起干,取得的成绩极为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解放军、武警驻余杭部队和驻余杭各直属单位,向关心支持余杭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百尺竿头需更进一步,走在前列要永立潮头。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成长中的烦恼和前进中的挑战:在科技创新高能级策源方面,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还不够多、顶尖人才招引力度还不够强;在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先进制造业规模体量还不够大、新质生产力谋篇布局还不够快;在中心城区高品质建设方面,公共配套设施还不够全、城市综合管养还不够细;在民生服务高标准供给方面,医疗教育资源还不够优、养老托育服务还不够好;在生态环境高效能治理方面,污染防治水平还不够高、绿色低碳转型还不够深;在平安余杭高水平塑造方面,隐患排查整改还不够实、常态监管执法还不够严。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24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建设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的再出发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必须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八八战略”,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市委、区委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纵深推进省委三个“一号工程”,紧扣市委“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主线,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稳增长提质效、打基础利长远、除风险保平安,加快推进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高质量发展,奋力扛起“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大区担当。

建议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8%,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6%,R&D经费支出相当于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55%以上。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村增幅高于城镇。完成省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开局就要奔跑,起步就要跃进。为做好今年的工作,我们将切实扛起大区要为省市大局勇挑大梁的使命担当,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持续夯实稳的基础、激发进的动能、提升立的实效,着力推进突破性创新、攻坚性改革、提升性开放,保持现有优势、挖掘潜在优势、放大特色优势、形成新的优势。着力做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坚持人才引领,全区域激发创新发展新动能

壮大创新主体。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家、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00家以上。保障阿里全球总部、钉钉总部等建成投用,创建省级企业研发机构50家以上。深耕“海创未来”人才工作品牌,招引顶尖人才20名、领军人才200名、青年人才2000名,推动人才总量突破45万。拓展创新空间,新增孵化空间170万平方米,创建市级以上孵化载体20个。

建强科研重器。投用湖畔实验室,试运行浙大超重力大科学装置,推动临港国家实验室、广州国家实验室浙江基地挂牌运营,加快推进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浙江算力中心等重点项目。引进高能级开放创新平台,全力争取全市第三个乃至欧洲杯预选赛附加赛_欧洲杯官网投注大科学装置落户,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支持北航国际创新学院、杭州师范大学等高质量办学,培育环龙头企业、环重大科创平台等创新矩阵。支持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概念验证中心等平台建设,全年承接成果转化项目30个以上。

厚植科创生态。优化调整“产业黄金68条”“人才黄金20条”等政策,办好未来数商大会、“TR35”等创新赛会,招引法律、会计、审计、咨询等第三方优质中介服务机构,支持天使、创投等各类基金开展股权投资,持续打响“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服务品牌。加强专利保护利用,新增PCT国际专利申请550件、发明专利授权5200件以上。开工建设之江实验室科研成果集中产业化落地园区,创造条件为企业提供欧洲杯预选赛附加赛_欧洲杯官网投注应用场景,助力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推广运用,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超220亿元。

(二)坚持项目为王,全链条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招大引强再提速。靶向招引世界500强、链主链核、行业领军等企业,全年签约重大产业项目200个以上,其中百亿项目1个以上,实际利用外资10亿美元以上。迭代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系统,争取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资金,发挥产业基金撬动作用,推进字节跳动、高德数科等重点项目,确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再超1000亿元。推进工业用地有机更新1500亩,改扩建产业空间150万平方米,出让工业用地再超1000亩。 

产业结构再优化。推动数字经济再攀高峰,提升平台经济竞争力,确保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推进新型工业化,集聚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和数字服务商5家,新增市级及以上未来工厂体系培育企业30家、“品字标浙江制造”等品牌企业10家以上,实现制造业投资增长20%。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人工智能、智能计算两大千亿产业集群,落地国家级专精特新产业园。培育企业梯队,支持“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新增市场经营主体6万家以上,企业总量突破12万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0家、规上服务业企业100家、上市企业5家。

平台能级再跃升。未来科技城要抢抓市委市政府支持建设城市重要新中心的重大机遇,全面融入城西科创大走廊发展格局,招引5亿元以上项目30个,推进未来谷、未来数港等供楼项目建设,开辟南湖板块新战场,打造高能级创新策源地,全力争创国家级高新区。良渚新城要放大数字文化、数字健康产业新优势,招引5亿元以上项目25个,建成玉湖公园、杭北科创园等项目,实现数字文化产业营收增长20%以上,打造高品质城北CBD,全力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钱江经济开发区要聚焦智能制造新赛道,招引5亿元以上项目25个,启动储能产业化、星耀无人机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聚地,全力争创国家级开发区。

(三)坚持以文兴城,全方位引领文化文明新风尚

擦亮文化标识。围绕高水平办好第二届“良渚论坛”,加快构建筹办体制机制,逐步形成“经贸论坛有博鳌、文化论坛看良渚”的广泛共识。全力推进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加快实施良渚文化国际交流中心、良渚港综合保护等首期“十大项目”,全面打响“五千年中国看良渚”品牌。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仁和段)规划建设,开工文化艺术岛二三期项目,深化大运河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建设。理顺径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体制机制,推进径山茶文化公园等项目,办好中国茶圣节等活动,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深入推进千年古城复兴行动,启动余杭直街综合保护、瓶窑古城会客厅等项目,高标准打造千年古城复兴样板。

深化文旅融合。深入推进省区“文共体”建设,加快区政府南侧综合体、鸬鸟文旅综合体等酒店项目开工,加速绿汀路万象城、云城天街等商业项目建设,实现区美术馆开馆运营。促进文创产业发展,组建省级网络微短剧余杭审查分中心,新增规上文化企业25家,实现规上文化企业营收增长6.5%以上。挖掘旅游新爆款,举办文旅促消费、专场推介会等活动,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0亿元以上,打造全国文旅融合样板区。

繁荣文体事业。推动亚运场馆赛后综合利用,争取世界橄榄球联合会中国推广中心落户,引进世界沙滩羽毛球赛分站赛、全国大运河龙舟邀请赛等活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举办余杭“梦马”等体育赛事900场以上。组织文化惠民活动100场,新改建教育基地、余阅空间、文化驿站等便民文化场所,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持续开展文明单元创建,举办文明实践活动2.2万场次以上,全区“有礼指数”力达95分。

(四)坚持建管并重,全维度呈现城市中心新格局

高站位抓好城市规划。精雕细琢“两廊一轴”发展空间格局,高质量完成“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规划、国土空间分区规划、12个乡镇级总规、16个单元详规编制。优化重点建设区域城镇开发边界,加快南湖科学中心、湿地湖链和余杭塘河沿线等片区规划研究。开展轨道交通线网、蓝绿空间管控等专项规划编制,一体实施39平方公里云城核心区“站产城人文”融合规划建设。强化用地保障,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500亩,盘活批而未供、闲置土地、低效用地7000亩以上。落实建设用地考古前置制度,完成2500亩土地出让考古勘探。

高品质抓实城市建设。聚焦未来科技城、大城北两大发展区块5个重点片区的城市建设“主战场”,快建快成、成片成势,全力打造城市新地标。实质性启动新中心核心区(中轴线)建设,开工杭州音乐厅、区大剧院、区文化馆等重大项目,推进国际体育中心、市民公园等项目建设。加快朱庙、金星等城市核心区块“联片开发”,启动33.3万平方米先导区块更新改造。加速高铁西站综合体、文一西路西延二期、康良快速路等项目建设,保障地铁5号线西延、10号线二三期、12号线一期等项目实施。完成土地收储面积2800亩以上,实现出让成交额再超400亿元。新改建城市公园7个,新增绿地100万平方米、绿道95公里、充电桩500个,打造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4个、未来社区14个。   (下转第4版)  (上接第3版)

高标准抓细城市管理。下足“绣花功夫”,深化交通枢纽、核心街区、地铁站口等环境整治,打造高品质示范街区5个以上,提升城市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优化交通智治,建成5个城市道路智慧路口,推动城市干道高峰期延误指数控制在1.3以内、均速不低于35公里/小时。攻坚城市顽疾,拆除违建40万平方米,提升无障碍点位600个,实现渣土年消纳能力1600万吨以上,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100%,确保进场处置垃圾量“零”增长。

(五)坚持系统提升,全领域树立生态建设新标杆

夯实环境基底。落实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迎检工作,强化“非农化”“非粮化”等问题即查即改,争创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基地。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保卫战,持续推进“两车”淘汰工作,空气优良率稳定在85%以上。加快城西南排、仁和净水厂等建设,落实入河排污口全覆盖溯源整治,实现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工业固体废物安全处理率100%。严格落实林长、田长、湖长、河长制,加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综合治理,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加速低碳转型。有序实施碳达峰行动,打好迎峰度冬度夏攻坚战。全面推进制造业绿色转型,新增市级以上绿色低碳工厂10家。深化减污降碳企业指数应用,创建省级低(零)碳试点单位7家,推动重点工业园区争创国家级减污降碳试点,在全市率先打造“双碳”领域先行示范标志性成果。推进林业碳汇工作,创新试点碳汇交易,精准提升森林质量4000亩以上。加大光伏等清洁能源供给,全面落实能源保供稳价。

打造和美余乡。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实施“五个百村”行动,推进未来乡村10条示范带和17个示范村建设,织密和美乡村靓丽风景线。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5000亩,深化打造瓶窑果蔬、仁和渔业、径山茶3条全产业链,实现农业增加值增长3%,全力创建国家首批乡村振兴示范县和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竹产业,新增毛竹林经营权规模流转4万亩。做优做强茶产业,确保年销售额超9亿元,径山茶全产业链产值超55亿元,径山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突破35亿元。

(六)坚持人民至上,全要素绘就幸福生活新画卷

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先行。推进“扩中”“提低”行动,深化人才“双向双创”省级试点和“乡创共同体”等6个市级试点,打造共富工坊100个以上。规范运营强村公司,深化“1+5”山城协作、“5+5”联合体协作、农村职业经理人等机制,村集体经营性总收入增长8%以上,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5.8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持续缩小。推进对口支援、东西部协作、山海协作和结对帮扶,携手谱写新时代“山海情”。

推动城乡一体普惠共享。深化名校集团化办学,打造省级现代化学校等示范标杆学校20所,新增省市级名优教师80人以上,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推进健康余杭建设,深化省市优质医疗资源与区属医院合作办医,加快浙大妇院余杭院区、区公共卫生中心、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建设,引培高层次人才60人,每千人床位数达到5.1张以上,形成“1+3+4+12+X”的医疗服务体系。保障群众畅行安居,提升改造“四好农村路”60公里,开工保障性住房13万平方米,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推动民生保障补短促优。促进高质量就业创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推动实现“政府无欠款、企业无欠薪”。落实个人养老金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稳定在99.12%、99.84%以上。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困难家庭医疗费用负担封顶制度,发挥临时救助救急解难功能,确保探访关爱率和“幸福清单”送达率100%。推进城市服务综合体、区老年活动中心和婴幼儿指导中心、区养老院等项目建设,打造居家养老示范机构10个以上。

(七)坚持破难攻坚,全体系塑造改革赋能新优势

推陈出新重点改革。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市场化转型,增强国企核心竞争力。稳步推进市区水务、公交一体化改革,理顺体制机制,实现协同高效运行。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争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县。纵深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深化“一支队伍管市场”和“一支队伍管西站”功能区块的余杭实践。稳妥推进全区机构改革,实现职能配备更优化、运行管理更高效。

迭代升级营商环境。落实国家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1条”和省“32条”,以“包容审慎监管+柔性执法”等务实举措护航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确保营商环境考核保持全省前列。强化“一中心一平台”运行,发挥“亲”系列专办作用,推动企业经营降本减负,确保产业基金投向民营项目比重达75%以上。全力营造安商稳商“暖环境”,鼓励民间资本扩大产业投资、参与基础设施投资,让民营企业“想投、敢投、放心投”。

高效集成政务服务。优化重塑政务服务,建立“收-交-办-督-评”全流程闭环机制,让服务走“新”更走“心”。持续完善增值服务改革体系,高效整合行政审批事项,发挥三级政务服务阵地作用,下延社保等服务事项168项,实现“一网通办”率98%以上,打造政务服务综合体省级样板。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落地一批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场景。实施“就业创业一张图”,探索“一掌通、一站全、一链畅”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新模式。

(八)坚持共建共享,全周期打造平安善治新典范

完善基层治理体系。优化“余智护杭”系统平台,整合贯通“民呼我为”等应用60个以上,全区人房企事物数据入户率提升至95%以上,打造全省基层智治领域标杆。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专项行动,实现越级访总量下降10%以上,确保蝉联“全省无信访积案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新高地的实践样本。深化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推进全国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标准化试点创建,全力争创首批“全国守法普法示范区”。

提升防化风险能力。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推动规上企业标准化创建全覆盖,实现安全生产事故数、亡人数“零”增长。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增强应急救援和全灾种保障能力,建设“平急两用”设施项目5个、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10处以上。落实除险安居行动,整治地质灾害(隐患)点6处,住房解危155处。推进区社会风险研控中心实体化运转,管控金融、房产、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风险,狠抓新业态衍生问题防治。

严守公共安全底线。落实新中国成立75周年等重大活动维稳安保,确保社会面平稳平静,冲刺全省“二星平安金鼎”。深化“天网工程”三年行动,力争“两所两中心”项目开工,加快警务室、微型消防站等设施建设,布设视频监控设备6000个、非机动车物联网感知设备100路以上。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力夺取全国“长安杯”。加强养老院、中小学等重点场所防护,降低流感、肺炎等重点传染病流行水平。抓牢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

各位代表,民生实事工作是政府对老百姓的庄严承诺。我们将围绕打造最具幸福感城市重要新中心,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情于民,提供丰富可感的公共服务,让生活更有保障、让民生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在广泛征集、仔细遴选、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13项民生实事候选项目,现提交大会审议。

1.教育均衡项目。开工仁和第二中学等学校项目8个,新增班级数96个,新增学位数4000个;建成五常街道第三小学等学校项目17个,新增班级数396个,新增学位数16750个。

2.“一老一小”项目。开展免费养老护理培训1000人次以上;新增托幼一体化托位300个以上;新建社区示范型婴幼儿成长驿站5家;建成“家门口青少年宫”5个以上,开设班级500个以上,服务人群2万人次以上;新改建妇女儿童服务驿站15家。

3.居住改善项目。实施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项目10个、20万平方米,其中竣工8个、14万平方米;完成老旧小区住宅加装电梯70台;完成30个住宅小区1.9万户二次供水设施改造。

4.住房保障项目。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9100套(间);完成公租房实物配租600套;开工建设安置房25万平方米,竣工180万平方米;回迁安置3100户。

5.助残帮困项目。实施“科技助残”赋能残疾人精准康复2000人次以上;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500人次以上;康复救助孤独症儿童70人以上。

6.公共安全项目。改造道路隐患点200处以上;提升区域性微型消防救援站30个;安装“智慧消防”监测系统33个小区、579幢住宅;新增噪声自动监测站点4个;开展食品安全抽检5500批次以上;免费开展“你送我检”食品检测活动12场以上。

7.健康惠民项目。为1.2万名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开展重点人群结直肠癌筛查5000人,慢阻肺筛查5000人;按照“愿检尽检”原则,为育龄夫妇开展孕前染色体检测;开通“5G+健康共富直通车”,惠及人群3000人次;组织应急救护培训360场,受训人数不少于8万人,其中救护员不少于1.2万人。

8.道路畅通项目。打造“幸福上学路”12条,实现镇街全覆盖;实施联网路工程,开工6条、完工9条;新增公共停车泊位700个以上;新增地铁口非机动车停车泊位2000个以上;新增、优化公交线路10条以上。

9.稳岗就业项目。开展“和谐同心”普法宣讲,覆盖企业1万家以上;新增城镇就业3万人以上,实现就业困难、失业人员再就业5100人以上;新增大学生初创企业550家以上,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500万元以上;新增高技能人才3100人以上。

10.文体科普项目。新建“环浙步道”50公里;建设嵌入式体育场地1万平方米以上;新增体育健身设施12处;打造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项目12个;开展文旅惠民活动100场以上、科普惠民活动300场以上;开展科普电影下乡活动300场以上。

11.便民利民项目。新增“全龄友好、普惠优享”社区食堂12家,实现镇街全覆盖;打造全域全天候身份证自助办证圈。

12.乡村富美项目。完成农村水系治理9公里、亲水节点建设3处;提升改造“四好农村路”60公里;实施美丽乡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覆盖100个村组。

13.农林水利项目。建设林道20公里;更新改造灌溉设施20座;整治病险山塘4座;开展堤防安全鉴定5座。

对于票决确定的2024年区政府10件民生实事项目,我们将重实干、出实招、求实效,全面抓好落实。对于未通过票决的项目,我们也将一并纳入政府年度工作抓好组织实施,确保把群众“期盼的事”变成政府“要干的事”、把政府“要干的事”变成群众“满意的事”,切实让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凝心聚力担使命,奋楫扬帆新征程。我们将坚持实字为先、干字当头,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做善为抓落实,以更加昂扬的状态、奔跑的姿态、拼抢的常态,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始终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严格落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工作闭环机制,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执行上级和区委重大决策部署,真正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省市有要求、余杭见行动”。

(二)始终做到依法行政提效能。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全面实行权力、责任、负面“三张清单”,认真执行合法性审查、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切实做到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建议、政协提案。主动接受监察、司法、群众、舆论等监督,加强审计和统计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始终做到凝心聚力重协作。强化“九牛爬坡、个个出力”导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让各级干部轻装上阵、干事创业,鼓励企业和基层大胆试、大胆闯,汇聚政企同向、干群同心的强大合力。优化专班攻坚、任务清单、例会推进、责任闭环等工作机制,定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营造“拧成一股绳、凝聚一条心”的浓厚氛围。

(四)始终做到履职为民强担当。牢固树立“以百姓心为心、以群众忧为忧”的为民意识,深入践行“四下基层”,深化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实打实办实事、硬碰硬破难题。强化“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对标“全省第一区、全科优等生”,狠抓创造性贯彻落实,干就干最好、做就做极致、走就走前列。

(五)始终做到勤廉并重守底线。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持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用政府“廉洁指数”“勤政指数”换取人民群众“满意指数”“幸福指数”。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群众过好日子,严控非急需非刚性支出,把宝贵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

各位代表,时代波澜壮阔,风景这边独好。我们将勇当奋进者、竞当奉献者,一路耕耘永不懈怠、一路向前永不止步,在继往开来中再闯新路,在苦干实干中再创新业,在攻坚克难中再开新局,一起书写更加精彩、更加幸福、更加自豪的余杭篇章,努力交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异答卷!

各位代表,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生逢其时必奋斗其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市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加快推进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高质量发展,奋力扛起“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大区担当,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礼!

名  词  解  释

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2019年由中国科学家倡议、13个国际组织与机构共同发起的国际大科学计划,致力于搭建全球地球科学家与数据科学家合作交流的国际平台。

“尖兵”“领雁”研发攻关项目:“尖兵”项目即在量子信息、人工智能、新药创制、前沿新材料等领域,每年组织实施100项左右重大前瞻性基础研究项目。“领雁”项目即在专用芯片、新一代网络通信、先进制造、新材料、精准医疗等领域,每年实施100项左右重大引领性项目。

“玉鸟计划”:即构筑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行动计划,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到2025年构建“以人才为核心、科研侧创新供给为方向、企业侧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及平台支撑、中介服务、园区落地、金融赋能四位一体”的余杭区特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

“两个健康”: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首期“十大项目”:分别指良渚文化国际交流中心建设工程、良渚博物院二期工程、良渚港综合保护工程、良渚艺创综合体工程、良渚水乡综合保护工程、良渚文明循迹之旅工程、良渚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工程、瓶窑千年古镇复兴一期工程、径山茶文化公园建设工程和鸬鸟文旅综合体建设工程。

“两廊一轴、一核三片”:“两廊”即城西科创大走廊和良渚文化大走廊;“一轴”即古今千年发展轴;“一核”即中央活力区;“三片”即城西片区、东部片区和西部片区。

“余公科创贷”“余公农房贷”:是以住房公积金缴存信用为准入维度,联合商业银行,分别面向中小微科技企业融资、农村家庭居住消费推出的普惠金融贷款产品。

“一中心一平台”:指根据全省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要求,围绕企业诉求一站式受理和服务,建立线下余杭区企业(人才)综合服务中心和线上企业(人才)综合服务“余省心”平台。

矛盾纠纷调处“136”工作体系:即10%、30%、60%的矛盾纠纷分别由区级、镇街、村社调处,实现自下而上、逐级过滤、梯次化解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

“TR35”:由《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选出35位3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创新者,涉及范围包括生物医疗、智能计算、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技术领域,旨在发掘欧洲杯预选赛附加赛_欧洲杯官网投注极具发展潜质的青年科技人才并为其提供欧洲杯预选赛附加赛_欧洲杯官网投注元、更全面的国际发展平台。

“三线一单”: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环境准入清单。

“五个百村”行动:即实施和美余乡数智农业“百村共兴”、美丽乡村“百村共美”、强村富民“百村共富”、文明和谐“百村共善”、城乡融合“百村共享”五大行动。

“1+3+4+12+X”医疗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浙大一院总部和3家区级医院辐射作用,加快推进区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区精神卫生指导中心、区公共卫生中心配置到位,持续提升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体水平,有效利用各类社会办医疗资源。

城市服务综合体:项目用地东至创明路,南至永兴路,西至创景路,北至文一西路,集成区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工人文化宫等。

“两所两中心”:根据公安部、省公安厅《公安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要求,统一建设看守所(含武警中队)、拘留所、集中办案中心、民警训练中心。

“四下基层”: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