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文化中心 朱关城/摄

杭州市理想实验学校

浙大一院 吴牧/摄

(记者 刘丽雯 吴斌 林雪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我们要加快共同富裕示范先行,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打造一批最具幸福感城市新中心的标志性成果。那么,如何放大共同富裕的领跑效应,加快完善优享型公共服务?

用心提升群众保障

区委十五届九次全会报告指出,要用心提升群众保障,以年度十大民生实事工程为牵引,加快区图书馆、区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品质“15分钟公共服务圈”。

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朱芸表示:“2024年,我们将以良渚文化大走廊打造、城市重要新中心建设为重点,全面推动余杭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断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全力推动省区‘文共体’建设,启动区文化馆、区图书馆新馆建设,提高余杭文化中心的影响力,发挥非遗馆、小百花越剧艺术中心、苕溪大剧院场馆等资源特色优势,做足融合文章;推动镇街综合文化站智能化改造和运营,入驻一批乡村文化能人工作室,推动良渚光剧院等文化设施的社会力量运营。同时,用好‘余阅’公共阅读空间,提高文化驿站、城市书房覆盖率。”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用情提升幸福质感

教育是民生之本,高质量建设学校项目、持续提升教育水平是民之所盼。全会报告提出,我区将深入实施“美好教育工程”,以名校集团化办学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明年将开工建设学校项目8个,让余杭孩子们就近“好上学、上好学”。

区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方鸣说:“2024年,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美好教育工程,通过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引领全区各校整体提升、协同共进,依托教育高质量发展三优行动推动学校内涵发展,聚焦大科学特色教育打造具有余杭辨识度的育人品牌,以优质均衡、人民满意的美好教育赋能城市重要新中心建设。”

用情提升幸福质感,不仅要注重教育,还要关注医疗。全会报告提出,余杭将深入实施“舒心就医工程”,推进浙大一院总部二期、浙大妇院余杭院区等项目,持续推进医共体建设,让余杭老百姓就近“好就医、就好医”。

区卫生健康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范力强说:“我们将纵深推进舒心就医工程,以打造优质医疗资源集聚区为核心,充分发挥浙大附属医院的引领作用,推进高水平区级强院建设,持续深化全国领先的‘两慢病’综合改革余杭模式,深耕健康杭州示范标杆区品牌,努力满足群众好就医就好医的需求。”

用力提升民生温度

全会报告还指出,全面落实“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加快建设区老年活动中心和婴幼儿指导中心;完善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更好托起新老余杭人特别是青年人的安居梦,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区。

区民政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沈夏萍表示:“新的一年里,区民政局将切实围绕舒心养老、暖心救助、群心治理、爱心慈善和贴心服务五大领域,全力打造余杭民政‘五星为民 幸福余杭’的工作品牌,持续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一方面,在全民友好、普惠幼小、社会食堂、村社嵌入式居家养老示范机构上持续发力;另一方面,依托全面开展家庭监护能力评估省级试点的契机,实现12个镇街监护评估工作的全覆盖。同时,持续发挥慈善事业第三次分配作用,推动百个村社成立共富基金,成立百万级的雨露基金,进一步讲好余杭慈善共富美好故事。”

住房保障方面,全会报告提出,要完善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推动保障性住房房源转化、精准供给,更好托起新老余杭人特别是青年人的安居梦,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区。

区住建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朱建华表示:“新的一年要贯彻完善优享型公共服务的精神,持续赋能经济发展,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不断提升城乡风貌,满足群众安居宜居的美好生活需求。滚动实施公共服务补短板行动,拓展室内外运动休闲空间,为居民提供便利。”

用劲提升共富成色

全会报告中提到,要持续推进“扩中提低”,打造“1+5”山城协作升级版,深化强村富民集成改革,推动强村公司、共富工坊、“飞地”抱团等模式扩面提质。

区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洪银表示:“2024年,要以打造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余杭样板’为目标,以高分完成国家首批乡村振兴示范县和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两个国家级创建为载体,以党建引领+品牌培育、夯实基础+扎实举措、创新思路+团结合作、优良作风+队伍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深化‘千万工程’推进‘和美余乡’建设,实现‘三农’共富先行,为建设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贡献‘三农’力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