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畔看老街

整治后的十里渠

花伞市集

窑山纳凉节

自然造物

一山一水两街三区格局

“青春环游记”在瓶窑

瓶窑老街传统风貌区夜景

走进瓶窑老街,沿着窑人古道拾级而上,一座小山、一条步道横亘在眼前,步行至窑山“揽胜亭”,悠悠苕溪、历史老街、繁华新城尽收眼底……

自浙江省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开展以来,瓶窑老街传统风貌区紧紧围绕“整体大美、浙江气质、全域彰显”的总体要求,立足杭州城市新中心目标定位,依托自身生态文化资源禀赋和既有工作基础,锚定“渚上古窑址·创享文旅街”的风貌定位,样板先行、全域推进,高质量打造共同富裕城乡融合基本单元建设。如今,一个“会呼吸、有生命、有烟火气”的传统风貌区已经跃然眼前。

01

再现“瓶窑自古繁华”的古镇记忆

瓶窑古称亭市,宋代亭市山南麓建窑制陶,始称窑山,镇因此得名。瓶窑是余杭区“千年发展轴”的轴心,是链接良渚文化、运河文化、禅茶文化的中心节点。古窑文化起源于五千年前良渚时期,自宋代踵事增华,瓶窑便成了南北商贾往来的重要集散地,核心区块瓶窑老街则凝聚了一代代瓶窑人的古镇记忆。

结合瓶窑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瓶窑老街传统风貌样板区建设以“渚上古窑址”的独特文化定位,深度叠加区位优势,赋予瓶窑老街传统风貌区深厚的原生动力。

“瓶窑老街传统风貌区以1.8公里老街为骨干,以苕溪支流十里渠为纽带,18条巷弄穿插纵横,疏密有度,形成山、水、街和合共生、自然有道的整体风貌格局,区域面积达44公顷。”瓶窑镇党委委员邱国强介绍,以重塑瓶窑老街历史风貌为设计理念,瓶窑镇通过政企合作、建管并重的开发模式,利用原生态、原文化、原材料,最大程度地挖掘瓶窑老街传统风貌区的经济、历史、人文、旅游价值,激活老街的历史商业基因。

为延续传统风貌,瓶窑镇通过走访老街坊、征集老照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找寻历史记忆碎片,还原古镇传统风貌。邀请本土乡贤、非遗传承人、民间工匠等多元力量参与建设方案编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选用鹅卵石镶嵌工艺,修旧如旧,最大程度保留建筑本土特色。改造存量建筑共计3.5万平方米,保留老电影院、老茧站、老供销社、老新华书店、老瓶窑第一小学等历史遗存,因地制宜引进时代影音、蚕桑文化展示、城市阅读空间、非遗馆群、“自然造物”等新业态,实现可持续运营。自2020年以来,累计营收超过1.5亿元。

如今,沉淀千年的古窑遗址、历史绵延的街巷路网、创意迸发的非遗街区……都在诉说着瓶窑老街传统风貌区独特的生态肌理和清晰的城市脉络。瓶窑的文脉历史在老街得到集中展示、传承,彰显着古镇的深厚魅力,释放着城镇的发展潜力。

02

构建“一山一水两街三区”的风貌格局

“每次连续下大雨,老街被淹是常有的事。”今年23岁的胡海洋从小就生活在瓶窑老街,从他有印象开始,年年自家都会被水淹。“我十一二岁那次,水都涨到我胸口了。”但现在,安装于老街边上的平卧式翻板“防洪墙”启动,老街住户远离了年年被水淹的“窘境”。

这道“防洪墙”是东苕溪清水入湖工程的一部分,也是瓶窑老街传统风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为解决苕溪流域內涝问题,有效改善人居环境,基于韧性城市理念,瓶窑镇创新“内外结合”的治水模式。内以暗渠改明渠治理内涝、清淤疏渠打造出繁华的十里渠商业街;外以建设液压平卧式翻板闸门防洪系统,根本性解决了长期以来的洪涝灾害,充分展示了省级美丽河湖东苕溪的自然风貌,实现居民群众的人本化空间配置。

亭市山景、苕溪风光,依山傍水、结茅筑圃。瓶窑山川环错,瓶窑老街更是地处山、水、街、城融合的核心地带。瓶窑镇绘定“一山植底蕴,一水融古今,两街显风貌,三区塑功能”的风貌建设蓝图,构建瓶窑老街传统风貌区“一山一水两街三区”的风貌格局。

根据风貌区整体格局和风貌定位,瓶窑镇坚持以人为本,结合住客、游客与创客三类人群画像,梳理群众需求,同时分析问题短板,通过改造加整治并重的实施路径,梳理形成共计29个项目,涉及投资8878.5万元。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社会投资达5150万元,占比58%。其中,环境整治类项目8个,功能完善类项目13个,文化配套类项目5个、产业更新类项目3个,目前已全部完工。

同时,以“开发建设+长效运营”为目标,瓶窑镇成立瓶窑老街传统风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区、镇两级联动推进的工作格局,成立区域管理公司,开展项目精细化管理,构建全流程管控机制,从项目设计、建设、运营、管控等环节紧抓风貌要素,促进整体环境和谐共生,推进风貌区可持续运营。

03

打造“会呼吸、有烟火气”的特色街区

华灯初上,漫步在瓶窑老街,看精致的街头小景与霓虹辉映,看花伞市集吸引着熙熙攘攘的人群,看吴侬软语传递出浓浓的烟火气,看车水马龙点亮一城繁华……

“瓶窑老街以拆改结合保留人间烟火,对有安全隐患的建筑、棚户予以拆除,累计搬迁居民900余户,并腾出空间用作生产生活配套,持续保持浓浓的生活气息,成为会呼吸、有生命力的传统风貌区。”邱国强介绍,2020年以来,风貌区着力活化业态提质升级,招引老字号小吃、特色餐饮、休闲咖啡、酒吧住宿等商家65家,形成了较好的商业氛围。同时,通过营销活动持续吸引人气,增设文化体验旅游点位,并衔接周边景区,实现联动效应。

目前,瓶窑老街通过招商引流,已引进培育了自然造物、时光影音及辛巴达海洋乐园等知名文旅企业和网红打卡点;每年定期举办“金鹄电影节”“窑山纳凉节”“大过中国年”等主题文化和节庆活动50余场,年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参与“青春环游记”等知名节目录制,承办完美生活节等区级以上活动30场;先后获评省级高品质步行街、浙江古镇文旅创新十佳实践案例等荣誉。

“高质量打造瓶窑老街传统风貌区是我们的目标,但最终的目的还是让老百姓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邱国强说,“我们有信心、有能力让老街增添活力,焕发青春,让瓶窑老街传统风貌区的明天更加美好,让共同富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据悉,瓶窑镇坚持以服务改善提升社区居民满意率,联动未来社区建设,全面提升社区公共服务配套,高品质供给“老小融合”服务,成功创建市示范性婴幼儿成长驿站,推动“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投用未来书店、健康小屋、口袋公园、口袋广场等项目,让居民足不出社区就可享受各类优质服务;以家门口就业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新增服务业就业岗位500余个,让社区居民和周边村民家门口就业成为现实,闲散劳动力就业保障得到有效提升,老街商户用工稳定性也得到了较好满足;以志愿服务提升社区治理参与度,首创“瓶窑奶奶”银龄互助品牌、“578”党员志愿服务品牌,创新“窑豆积分兑换制”,每年开展困难帮扶、交通劝导、游客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100余次,获评市级最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基层、全市首批百强社区特色社会工作室等荣誉。

本版组稿 俞晓菲 蔡东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