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创新驱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区经济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动能不断增强,主要指标位居省市前列。 

  一、综合 

  经济总量。据初步核算,2017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1695.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0%,增幅高于全国6.9%、全省7.8%、全市8.0%平均水平。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区人均GDP为16.74万元,增长7.1%。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户籍人均GDP为2.48万美元。 

  产业结构。从GDP构成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0.45亿元,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551.41亿元,增长5.4%;第三产业增加值1093.27亿元,增长16.2%。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3.4:34.1:62.5调整为3.0:32.5:64.5,第三产业比重较上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 

  财政收支。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503.8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80.01亿元,分别增长25.9%、23.9%。从收入结构看,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为93.0%,保持较高占比;从税收贡献度看,第三产业为75.1%、第二产业为20.8%。全年完成财政预算支出270.39亿元,增长22.1%,预算内用于民生支出198.95亿元,占全区财政预算支出的73.6%,增长20.6%。在支出结构中,城乡社区、医疗卫生、科学技术、保障就业、教育分别增长31.4%、52.1%、27.1%、20.3%、24.4%。 

  信息经济。全区信息经济(智慧经济)实现增加值929.51亿元,增长30.6%,占GDP比重为54.8%,总量居全市首位,全区284家规模以上信息经济单位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剔除重复)3174.68亿元,增长46.7%。 

  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截至年末,全区户籍人口104.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5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8.31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6.0%。年末总户数29.42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03万户。全年出生人口14055人,人口出生率13.82‰,人口自然增长率7.93‰,户籍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8.4。 

  人民生活。2017年,全区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7738元、34358元,增长8.5%、8.7%,农村常住居民收入增幅连续11年高于城镇居民。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为38334元,增长4.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7780元,增长4.6%。  

  市场价格。2017年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2.1%。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呈现“七涨一跌”的态势,其中居住类上涨7.5%、医疗保健上涨4.3%、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3.0%、衣着类上涨0.9%、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7%、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0.7%、交通和通信类上涨0.6%,食品烟酒类价格下降1.1%。 

  社会保障。截至年末,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76.47万人、71.64万人、49.70万人、61.0万人、49.73万人,分别比上年同期净增8.37万人、10.06万人、6.71万人、7.07万人和7.69万人。  

  就业创业。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1615人,引导和帮助9375名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1%。全年完成高技能人才培养2754名,新增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6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市级技师工作站1家。 

  社会福利。出台《余杭区欧洲杯预选赛附加赛_欧洲杯官网投注推进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细则(试行)》。截止年末,9家农村五保供养服务中心、168家照料中心实现医养结合,新增养老床位614张。打造综合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50个,并全部实现社会化运营。 

  三、公共事业、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交通运输。地铁2号线建成通车,5号线加快推进,杭临线余杭段开工建设。104国道改建、人民路隧道等项目建成通车,东西向快速路完成PPP招标并签约,临平副城“三路一环”快速路加快推进。全年公路客运量13974.4万人次,余杭辖区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不含内河处监管码头)1920.52万吨,水运货运量1137.38万吨。积极推进西部乡镇、良渚公交优化,新开线路10条,优化线路20条;截至年末,共有公交车辆1309辆,营运线路201条(含1条机场线)。实施公共自行车24小时全天候运营,自行车服务点总数达620个,投放公共自行车17500辆,全年租还总量1380余万人次。  

  供电供水。2017年,全区日供水能力为80万吨,全年销售水量1.65亿吨,同比增长8.21%。全年全社会用电量92.73亿千瓦时,增长13.3%,其中工业用电量50.30亿千瓦时,增长9.6%;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9.71亿千瓦时,增长18.1%。  

  生态环境。深化热电企业治理,关停塘栖热电。完成省市下达任务的27家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削减VOCs排放700吨以上。新增或更新公交车采用新能源和清洁燃料车辆比例达到100%,淘汰国III及以下柴油车187辆。全区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2.2%,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8.1%,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  

  安全生产。2017年,全区工矿商贸领域、道路运输、水上交通类事故累计发生81起,同比下降18.2%,死亡人数83人,同比下降21%。 

  四、农业 

  农业生产。2017年,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52.24亿元,增长1.5%。实现农业总产值79.71亿元,增长1.2%,农林牧渔呈“两涨两跌”态势。其中,种植业产值46.65亿元,增长3.2%;林业产值7.51亿元,下降7.6%;牧业产值4.41亿元,下降15.9%;渔业产值16.21亿元,增长5.6%。全区农作物种植面积73.55万亩,增长1.4%。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4.92万亩,增长4.4%;蔬菜种植面积33.46万亩,下降2.4%。茶叶产值8.95亿元,增长13.7%;花卉苗木产值10.56亿元,增长2.5%。 

  五、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2017年,全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384.96亿元,增长7.6%,增幅高于上年同期2.6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5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6%,增幅高于上年同期6.4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97.69亿元,增长12.0%,占规模工业比重为51.4%,占比较上年同期提升2.4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92.36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为24.0%。 

  工业效益。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04.30亿元,同比增长10.7%;利润总额103.27亿元,同比增长6.0%。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为6.76%,较上年同期下降0.32个百分点。  

  建筑业。全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0.59亿元,占GDP总量的2.4%。截至年末,全区共有建筑业企业301家。全年共核发施工许可证355项,办理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注册手续359项、质量监督注册手续367项、竣工验收备案342项。 

  六、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固定资产投资。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23.30亿元,增长8.0%。其中,项目投资536.31亿元,增长18.3%,房地产开发投资586.99亿元,总量与上年持平。从投资主体看,完成国有投资311.50亿元,增长11.5%;民间投资647.71亿元,增长4.5%,占总投资的比重为57.7%。从投资产业结构看,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15.27亿元,增长15.9%。其中,工业投资115.29亿元,增长15.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008.03亿元,增长7.1%(见表1)。 

  表1  固定资产投资 

指    标 

2017年实绩数(亿元) 

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 

1123.30 

8.0 

   其中:国有投资 

311.50 

11.5 

         民间投资 

647.71 

4.5 

  其中:项目投资 

536.31 

18.3 

        房地产开发投资 

586.99 

0.0 

 其中:第一产业 

0 

- 

        第二产业 

115.27 

15.9 

        其中:工业 

115.29 

15.1 

     第三产业 

1008.03 

7.1 

    

  房地产业。201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86.99亿元,总量与上年持平。其中,住宅完成投资398.40亿元,增长3.1%。房屋施工面积3031.47万平方米,下降8.3%,其中住宅1794.52万平方米,下降10.0%。全年共成交商品房64105套,下降10.5%,成交面积615.8万平方米,下降12.2%,成交额1000.2亿元,增长14.3%,商品房成交均价16234元/平方米,较上年增长30.1%。  

  七、国内贸易、旅游 

  国内贸易。2017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81.26亿元,增长11.1%。从行业看,批发零售业440.91亿元,增长11.6%,住宿餐饮业40.35亿元,增长6.2%(见表2)。从限额以上商品分类别看,服装类、石油制品类和汽车类分别增长26.9%、19.1%和16.9%。消费升级类相关商品增势较好,家具类增长13.8%,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2.7%,烟酒类增长12.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1.4%。  

  表2  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指    标 

2017年实绩(亿元) 

增长(%)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481.26 

11.1 

其中:批发和零售 

440.91 

11.6 

      住宿和餐饮业 

40.35 

6.2 

    

  旅游经济。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886.8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9.23亿元,分别增长18.5%和17.4%。截至年末,全区共有A级景区14家,其中4A级以上景区6家;星级饭店13家,其中四星级以上饭店4家,特色文化主题饭店1家;星级旅行社5家。小古城村和山沟沟村已成功创建为首批省级3A级景区村庄。 

  八、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99.94亿元,增长13.9%,其中进口29.61亿元,增长4.2%;出口370.33亿元,增长14.7%。从出口产品看,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17.0%和43.8%,两者合计占出口总额的48.0%。从出口地区看,对美国、欧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金砖国家出口分别增长9.1%、15.7%、15.5%和29.4%。 

  招商引资。2017年,全区实到外资10.39亿美元;引进市外内资123.82亿元;浙商回归项目到位资金100.79亿元。全区引进3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共举行5次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活动,菜鸟网络总部、浙大校友总部园项目、华润大健康小镇项目、华侨城战略合作项目等77个重大项目签约,协议投资总额超1900亿元。  

  服务外包。截至年末,我区已累计设立境外企业227家,投资项目涉及生物医药、互联网服务等行业,境外投资7.5亿美元。2017年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2.43亿美元。 

  九、金融 

  金融。2017年,全区金融业实现增加值50.84亿元,增长6.8%。截至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715.5亿元,同比增长17.5%。各项贷款余额1826.2亿元,同比增长17.9%,不良贷款率1.03%,较年初下降0.29个百分点。  

  十、教育和科技 

  教育。全区幼儿园122所,比上年新增8所。共有2000个班,在园幼儿61037人,3-5周岁幼儿入园率99.53%。幼儿园专任教师4462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全区小学50所。招生19421人,比上年增加1947人;在校学生96870人,比上年增加5191人。小学专任教师5428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学历高标率为98.88%,比上年提高0.51个百分点。全区初中35所,比去年增加1所。招生13328人,比上年增加671人;在校学生36014人,比上年增加1904人。初中阶段入学率、初中巩固率、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均为100%。初中专任教师2956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97%,比上年提高0.15个百分点;学历高标率为95.50%,比上年提高2.29个百分点。全区普通高中12所。招生4787人,在校学生13838人,毕业生4236人。普通高中专任教师1254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 

  科技。全年新增科创园区12家,面积82万平方米,引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1274家。累计创建科创园区62个,总面积287万平方米,引进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4384家。全年认定市级以上众创空间16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8家,市级4家。全年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16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63家,新增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76家,新增数均位列全省、全市各县(市、区)第1位。全区专利申请授权量分别为13276件和7012件,分别同比增长10.4%和4.8%,申请授权量均列全省第四位,全市第二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分别达到2807件和734件,分别同比增长10.6%和20.9%。截止年末,全区拥有各级专利试点示范企业209家,其中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0家,省级专利示范企业20家。 

  十一、文化、卫生 

  文化。大型越剧历史剧《汉兴未央》荣获浙江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及杭州市“五个一工程奖”,杭摊《梅画硕昌》获第五届“缤纷长三角?浦东北蔡杯”曲艺邀请赛金奖,舞蹈《枇杷鼓》获亚洲舞蹈艺术节暨舞蹈大赛成年非职业组团体金奖。余杭代表团在杭州市第十九届市运会上,取得团体总分第一、奖牌总数并列第一、金牌第三的成绩,并获赛事承办“最佳赛区”和“体育道德风尚奖”。全年建成健身苑(点)132个、篮球场32个,室内健身房7个。 

  卫生。截至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54家,其中区属医院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家。全区各医疗机构实际开放床位5458张,其中区属医院3145张。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卫生技术人员7100人,其中执业医师2685人,注册护士2750人,同比分别增长3.6%、2%和7.5%。全年家庭医生累计签约服务38.36万人。 

    

  公报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人口数为公安部门统计的户籍人口数; 

  3.本文使用的增长速度,除“生产总值”、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以及涉及增加值相关指标按可比价计算外,其余均按现价计算。